日本列岛的土器烧制,约始于13000年前,据说那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土器。古代土器很多都是较大的深碗,是用来做饭的。因为这些土器上带有用线绳滚刻而成的花纹,所以被称为绳文土器。在约5000年前的土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造型都非常有气魄,例如汹涌波涛形的边口,覆盖整体的既复杂又精致的装饰,等等。
在延续了约一万年的绳文时代以后,稻作从朝鲜半岛传来日本的,与此一起来到日本的,还有新的土器。渐渐地,日本开始出现了用来储藏东西或用作餐具的日常生活土器,这就是弥生土器。与绳文土器相比,弥生土器较少装饰,且有稳重、明朗和丰满的感觉。
在五世纪前后,从朝鲜半岛再次传来了的新的烧陶技术,那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日本人开始在丘陵的斜坡上建造窑炉,并用高温烧制土器,即所谓的须惠器。用炉火烧制土器,使日本开始了真正的陶瓷烧制。
七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利用从朝鲜半岛和中国学来的技术,开始用低温烧制上釉的陶器,例如深绿色的绿釉陶器以及红、黄、绿三色的奈良三彩,等等。但是,这些陶器仅用于宫廷、贵族、寺庙,十一世纪前后便不再流行了。
而在那一时期,日本各地相继出现很多烧制须惠器的窑场。陶工们开始知道,在高温的窑炉中,覆盖在坯器上的燃料灰会溶化成为一种自然的釉药。并且,位于尾张(爱知县西北部)的猿投窑所烧制的灰釉陶器,是将植物的灰盖在坯器上以使其成为人工釉药的。
进入中世后,在各地须惠器窑场的基础上,新技术的引进使各地出现了更多的窑场,其中包括一直延续至今的六大窑场—濑户、常滑、越前、信乐、丹波、备前,人们称之为“六古窑”。这些窑场大部分都是采用所谓的烧缔法(即不上釉并烧的时间比上釉的要来得长)烧制例如大的坛、瓮、碗等素朴的杂用器具。
而其中只有猿投附近的濑户,一直是烧制上釉的高级陶器。当时,日本的贵族和武士们仰慕中国宋代的陶瓷,因此,濑户的陶工们便想方设法地试图制作出同类精品。不久,他们烧制出的米黄、赤黄、黄绿等颜色的坛、瓶、茶叶罐、茶杯等,在形状和花纹上都带有了中国宋代陶瓷的风格。直到十六世纪前后,濑户一直是日本唯一的上釉陶器产地,陶工们参照来自外国的产品,烧制着符合日本人嗜好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