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见到日本企业的人时,他们大为感叹中国企业、个人在“钱”上的拖拉,不按合同付款现象比较多。这两年,中国电商兴起,很多人怀揣大把美元去日本购物,发现就是先付款,日本企业也不愿意和电商签合同。中国企业解决了钱的问题,但如今在日本也还是有“信任”危机。
一位浙江的电商,这两年做跨境做得相当红火,各方前来投资的人也多。浙江先是出现了阿里巴巴那样的企业,接着大量电商涌现,现在是跨境电商走向前台,日进斗金。
跨境电商中,卖得最好的该是在中国电视剧里被骂得最狠的日本产品。电视剧的作用就是让民众把眼球放到日本那里,不管使用何种题材,关注点一点不能变。于是,国人用日本生产的各种电器,吃从那里带回的小吃,发现日本人能够不断开发出各种产品,用不完吃不完。跨境电商中,大约有一半的商品来自日本,而且所有产品基本不会砸在自己手里,去那里采购,便成了大多数电商的共同行动。
当然可以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去各种廉价店购买。但要真正维持跨境电商,要为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提供纯正各种日本产品,这包括母婴产品、轻化妆品、日用百货、食品保健品各个方面,蚂蚁搬家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
带着诚意来日本,跨境电商会发现这里与很多他们走过的国家不同。厂家是不会接待一位陌生国外电商的。批发商那里也基本上没有考虑给外国供货。便是眼看到大把美元堆在桌上,跨境电商说,我这里的销售与以往的销售途径不同,是全新的渠道,但对方就是不信。找熟人帮忙,在中国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二次见面该是老朋友了,但日本并不这么看,日本更需要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友谊。
不是日本企业不信中国电商有钱,也不是不想把产品更多地卖到中国,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首先大企业在国外大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让日本企业重新构筑一个新的网络,以日本人做事认真的态度,决定做一件事,没有几年的时间是不够用的。他们想事特别周密,在没有进入前,已经把一旦发生事故该如何赔偿,以至于最后该如何退出都会想齐全了。最后做决定的时候,该是风潮已过,几乎只剩下他们实践该如何退出的时候,他们才会顶风冒进。
小企业也有小企业的困难。过去为本地几十户、上百户人家生产商品的企业,如果偶尔作为土特产拿去送人,也就算了,但为13亿陌生的邻国人生产,企业主会十分犹豫,不敢决定接活儿,更不愿意为此而进行设备投资。
所以有钱不一定在日本能够采购到如意的货物,特别是中国电商蜂拥到日本抢购的时候,让日本更加戒备了起来。
日本人依旧在追求一种“情”,一种能够做十几年,几十年生意的长久交情,不能说有一天电商那里卖不动了,没有钱了,交往也就中断了。在钱和情中,日本企业可能会更多地选择“情”,而这点是中国企业很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