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川站不在品川区、目黑站不在目黑区? 东京的地名与行政区域的划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所熟知的东京二十三区,其实是在战后1947年行政区域改划之后才界定的,在这之前东京的行政区被划分成三十五区,
其实从这三十五区的面貌,反而更能反映出东京的历史与人文风貌。这回就来说说这些东京内还观察得到的旧界线的故事。
从三十五区到二十三区
所谓东京三十五区,是指自1878年明治时期即存在划定的东京十五区(趜町区、神田区、日本桥区、京桥区、赤坂区、麻布区、芝区、四谷区、牛込区、小石川区、本乡区、下谷区、浅草区、本所区、深川区), 再
加上于昭和初期(1932年)编入东京市内的东京周边郡町村的二十个新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日本政府当时对东京版图的想法是以东京车站为圆心,半径十六公里做为大东京都的区域规划,而这个构想在三十五区
的划定后已大致上落实。然之后东京历经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与纷乱,为了对战后复兴的规划与调整平衡各区的人口,于1947年再度进行行政区域的整并改划,而有了现在的东京二十三区。
虽说已经是将近七十年前的行政区划分,但是各个区块内仍可以看到许多旧行政区的“坚持”与“风情”,这边也就挑选几个我比较熟悉的区域为大家进行介绍;
中央区=日本桥区+京桥区
现在的中央区是从日本桥区与京桥区合并而来的。当时日本桥区被整并为中央区时,应日本桥区民及当地有力人士的强烈要求,对于原先属于日本桥区的各个町仍冠上“日本桥”这三个字,如日本桥人形町、日本桥本町等,可见当地人们对于这个自江户时代传承下来的名牌:“日本桥”有多么地自傲与重视,至今这三个字仍然真金不换。
此外,之前与日本桥餐饮界协会的成员聊天时,还特别跟我提及,要感觉到中央区的分界,看神社庙宇的巡行路线最准。譬如说从江户三大祭之一“神田祭”的神轿巡行路线就可以看出旧日本桥区的分界。神田祭的主庙:神田明神虽然坐落在千代田区,但是巡行的路线却是以旧日本桥区为主,因此虽然是同样是中央区的大型祭典,但是神轿就是不会跨界巡行到旧京桥区这边来。反之,同样是江户三大祭之一“山王祭”的神轿巡行路线,则是以旧趜町区与旧京桥区为主,也不会越线到旧日本桥区来。
港区=麻布区+赤坂区+芝区
港区是由:赤坂区、麻布区、芝区三区合并而来,这三处的地名现在也都原原本本地存在着。江户时代的大名诸侯们、明治时代的皇族与侯爵以及财阀的宅邸多坐落于这三区,这也造就出现在港区身价不凡之处。虽然这旧三区原本在气氛上较为接近,但随着统合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差异性也越见显著,首先是自古就紧邻日本行政中枢的赤坂,发展出自成一格的料亭传统与接待文化;芝区因靠近东京湾海岸,居交通要冲且随着海滨土地的再开发与规划,这一带近来也成为人口相当密集的新颖住宅区域。而大使馆与外资企业林立的麻布一带,俨然已发展成日本最为国际化的聚落。虽然整并已过七十年,身为麻布居民的我,在当地町会商店街的活动或是庙会行事上,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地居民对于“麻布”这个地名的执著与维护,往往在当地的庙会上,许多现在早已改制的麻布区町名都会纷纷出笼,在这个最为国际化的聚落上,向世人们传承与诉说着麻布的故事。
当然,在划分行政区域时,区与区之间当自然也免不了产生一些“妾身未明”的地带,承上文介绍的中央区与港区,最值得一提的地带正是这两区的交界:中央区银座与港区新桥交界的高架桥下方商店街之处。这里是应该编入为“港区新桥一丁目”、还是“中央区银座八丁目”仍然未定,不过想当然尔,当地的商家肯定是想划入中央区,毕竟名震天下的“银座”这个地名谁不想要呢?
再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问题,品川站不在品川区,这其实也是一个区域划分的历史问题。品川站设立于1872年,当时预定建设在品川宿一带,然因当地已久做为交通要道发展出城镇,不易征收土地,不得已只能将规划好的品川站稍往北移而座落在现在的港区境内,等到在原先的品川宿周围设立品川区时,已经是1930年代的事情了,因此是先设有品川站,之后才设有品川区的;而目黑站不在目黑区的原因则就众说纷纭了,除了有当地居民反对必须搬迁的说法外,亦有一说因路线规划与兴建成本等现实考量,将原定规划的目黑车站后改到现址的品川区境内的地点反而较为合理。
在东京的街头上,往往隔上一条街、甚至是同一条街的两侧气氛就完全不同,下次有机会来东京时,不妨也留意身边的地名与气氛,体会与观察这些有趣的差异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