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我来到美丽的日本,在一家公司做软件工作。因为酷爱研究,我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2007年10月,我顺利进入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信息情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出泽正德教授。
在生活上,出泽先生对待学生,特别是留学生非常照顾,态度永远和蔼可亲,经常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如果没有申请到国费奖学金,每学期都要申请减免学费,还要申请各项奖学金。我没有得到过国费奖学金,因此每年都要写很多申请书。这些书面材料,一般由我来写初稿,然后交给出泽先生,他再不辞辛苦地修改、润色。通过他的帮助,我不仅成功减免了部分学费,还顺利申请到了平和中岛奖学金和其他的奖学金。
在学术上,出泽先生却又是异常严谨的。如果学生在研讨会上发言,只要有一点不清楚,他都要一遍遍地询问、确认。学生撰写的文章,他都要仔细检查,不仅确认文章的学术内容正确与否,还帮助学生架构文章的层次,使其更加合理,表达更加准确。在他的实验室,几乎每篇文章都是三分写,七分改。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从初稿到定稿,出泽先生至少要给学生检查5遍以上。论文在不知不觉中修改了很多遍,同时,一种对待学术严谨和认真的态度也慢慢养成。在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文章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呕心沥血又烦心倒胃的感觉。然而文章发表之后,又会有一种品味好酒后回味幽香的满足。
其实,日本很多老师都是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学生。日本人在学习、工作和研究等方面一直以严谨、仔细著称于世。他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对其他研究人员提出同样高的要求。比如,在研究成果演示的过程中,研究者对非本专业的问题,一般都会回答:“还不清楚。”但如果所提问题是这个研究者研究的领域,答不出来或回答不精确,就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如果随意给出答案,一旦回答有问题,提问者就会继续追问下去,有时候小问题就会从小隙缝变成大窟窿,再也掩饰不了。这样研究者会给别人一种不老实、不踏实、没有信用的感觉,这在日本是绝对不允许的。
刚刚来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从国内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突然来到这样一个学术严谨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要对学术保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严谨的态度。
2009年4月我转入小池英树的实验室,加入到小池教授的研究队伍。小池先生是一个非常重视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吸引性的研究者。他的学术指导方式是“抓两头(课题的新颖性和成果的有效性),少问中间(研究方法和实现的具体步骤)”。临近毕业的时候,他特意嘱咐我:“在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研究要时刻注意最新的动向。我们研究的计算机领域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领域,更要如此。如果有什么好的方向,或者自己正在研究的方向已经失去了重要性,要马上转移到新的方向。”
在日本攻读博士,只要上2门课程就可以拿到基本的学分,其他学分是从参加平时的研究活动中获得的。课堂上,因为时间关系,教授们并不能讲述非常深的理论知识,但授课内容都很新颖,可以当作科普知识,拓宽我们的思维。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授们每次都布置作业或者报告,包括编写一段比较复杂的程序。为了按时完成这些作业和程序,我们经常花费大量时间来查阅很多书籍和论文,这个过程能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室,老师经常督促我们提交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和杂志文章,每天的任务排得很满。在日本的研究工作,就是一个截稿日接着一个截稿日的生活。我从多年学习和研究中获得的经验是,要想很好地掌握一门知识,听3遍课程,不如认真完成作业;能够完成作业,不如讲述出来使别人也明白。
2009年8月,我的孩子出生了,妻子因此在家休养,父母也从国内来到日本帮助照顾孩子。一方面,我有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另一方面,我也有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奖学金和学校的工作补助已经不能满足全家的经济需要,我不得不寻找兼职来支撑家庭的生活开支。我曾经做过中日文字翻译,编写过网页程序,也在24小时便利店中当过售货员。
2010年1月,我进入国际技术开发株式会社(KGK)做程序员,所做的工作恰好是和我博士研究相关的商品质量控制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在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不能只做到写出文章的水平,更要达到技术应用的高度。文章虽然重要,但是把书面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才是真正的本领和能力。这个工作,恰好给了我一次锻炼应用能力的机会。
在实验室搞科研,要求理论先进、算法新颖。但是公司里的研究工作,技术不一定要求是最新的,但一定要是可靠的。在这家公司,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商品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术,开发了一些软件商品,特别是扩宽了我的技术产业化思维。生活费用解决了,博士的研究工作也更加繁重了。几乎周末的所有时间,以及下班之后的静静深夜中,我都要继续学业上的研究工作。
语言是任何留学生都要通过的坎。关于学习日语,人们常说:“学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确,学习日语是很容易入门的,但是很难达到高水平。我们常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可是一些学习过日语和汉语2种语言的西方朋友却认为日语要难得多。比如文字,汉字很多只有一个发音,而日语中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有2个以上的发音,有的甚至还有英语发音。
来日本的一部分中国人,本来就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学习日语,又发现太难,就很可惜地放弃了。我知道很多外国人,包括一些读博士的留学生,3~5年后日语水平仍然很低,不能和日本人很好的交流。实际上,在日本学习日语的机会很多,很多地方都有日本志愿者免费教授外国人语言。直到现在我每个周末还和日本的志愿者学习日语。学习的同时,也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日本人的性格、习惯,还学习和体验到了很多日本的风俗,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日本朋友。
日本是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又很好地保留了自己传统文化的国家。同时日本也积极地向世界推广着自己的文化。在日本,不仅仅学校,很多民间组织也经常组织留学生和外国人参加日本的传统活动。比如日本的茶道,并不像中国的茶道只存在于电视节目和部分旅游区,而是常常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我在日本参加了很多次茶道活动,相对于日本茶的浓香,我更加享受日本茶道的仪式和其中蕴含的文化。
不仅仅茶道,还有剑道、弓道、合气道、空手道,它们都保留了传统的仪式和风格,并吸引着其他国家的人们。每次观看他们的表演,我都强烈地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来。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最吸引人的是节日游行。节日里很多民间组织自发地参加游行,他们穿着民族服装,面带笑容,载歌载舞。观看这些游行的时候,我都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因为童年时的中国,新年中的城市和乡村也有很多传统活动。
正因为日本的传统节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西方的节日反而很难在现代化的日本立住脚。我想,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借鉴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保留住自己传统文化的方法。
人与人之间只有交流才能亲近,国与国之间只有交流才能互相了解。作为留日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同时也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和平和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韩越兴)
韩越兴,2010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留学日本。
1975年出生,2003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获硕士学位,专业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2007年10月于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信息情报学院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计算机视觉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1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在日本国际技术开发株式会社担任软件工程师,进行图像算法研究和图像软件的开发。现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知能系统研究部门进行机器人视觉的研究。攻读博士期间,曾获得学习奖励金和日本平和中岛奖学金。博士期间发表多篇SCI及日本国内期刊论文,参与著书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