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震后访日的教育记者团成员,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地震、核辐射消息影响,留日学生人数正在减少。预计明年4月,一批“问题学校”或因招生不足会出现“关门”端倪。现阶段,留日学生如何择校,以免“未毕业,学校先倒闭”,是需要补上的一课。
明年4月,质量堪忧的学校将被淘汰
地震后,有学生调整留学目的地、中断学业,离开日本。这在语言学校的返校人数和招生人数中也得到印证。由于有日语语言门槛,日本的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一般不直接向海外招生,留学生在语言学校通过“语言关”后,参加“留学生试验”(简称“留考”),再升入大学、大学院。因此,语言学校的招生情况被视作日本留学市场的“晴雨表”,从东京语言学校的情况看,震后学生返校率在八成左右,留学生有所流失。
“估计危机会出现在明年4月。”长沼一彦是东京日本语学校理事长。他所执掌的这所语言学校拥有65年日语教学历史,以欧美学生为主。震后,招生人数也较往年有所下降。
如今,语言学校格外看重明年4月的招生情况。“4月”是日本的开学日期——日语教育有4个开学时段,分别为1月、4月、7月、10月,学生被相应称为“1月生”、“4月生”、“7月生”、“10月生”。其中,4月是主要的入学时段。因此,明年4月的招生情况可大致看出日本留学市场的阴晴。
主要受影响的将是一些资金流较短的低层次学校。日本语言学校集中在东京,有449所,其中不少学校是贷款租房子办学,招生萎缩将主要出现在这些学校。而他们只要连续两三次招生不满,房租到期也就歇业了。
如何分辨语言学校优劣?
鉴于日本的语言学校大部分没有教学楼,是在写字楼里占据几个楼面,学生如何分辨学校“寿命”长短?日本教育人士提出4个参考点:
1、学校历史。语言学校办学门槛较低,学校层次参差不齐,查看学校办学时间是快捷的考察方法。如办学时间达十几年的算经得起市场考验;存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学校,追根溯源可能还有文化交流团体的前身,社会资源较丰富。
2、学校类型。这是从办学主体考察学校的资金情况。日本语言学校的办学主体有学校法人、财团法人、株式会社、个人。通常财团法人经济实力较雄厚,学校法人往往背后依托有大中学资源。
3、教师构成。大部分语言学校是全职与兼职教师兼容状态,可从师生比、教师教育背景、学校教育理念作判断。比如有的语言学校自行出版日语教材,有的承担国家日语教师资格培训任务,说明日语教育质量较好。
4、升学情况。如果你是为了学历去日本留学的,挑选语言学校时可以参考该校历年升入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比例。这样不仅能看出该校的名校录取率,与学姐学长取得联系,还能获得第一手升学意见。
转型:不只教日语,为学生延伸服务
为应对残酷竞争,语言学校开始谋求转型,从“只教语言”转到“延伸服务”,且多为免费。留学生对比自己的需求择校,事半功倍。
1、设立“进学指导班”,帮助学生冲击名校。
近几年,语言学校在日语教学之外,设立了不少升学指导课。经几年摸索,这些名为“进学指导”的培训已相当成熟。
记者在霞山会东亚学院看到,该校以提供大学院入学指导见长,除了辅导入学申请、论文撰写等,还安排学生先进入大学院旁听教授上课。与高中生升学指导不同,大学院入学辅导涉及每个人的具体专业,往往是一对一辅导,对指导老师的学历、知识储备要求高。这一辅导在业内看来含金量较高。
在ARC语言学校,在往年进学指导基础上,今年新设“名牌大学班”和“大学院班”,分别指导大学入学和研究生入学。“希望升入高等学府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考试对策班应运而生。”教务处负责人古川介绍。
也有学校提供进学奖学金作为激励。位于赤坂的江户文化中心日本语学校设有奖学金,鼓励学生在日语能力测试、留学生考试中考出高分,冲刺名校。
另外,学生也可从学制上予以遴选。日本大部分语言学校是半日制的,而记者在淑德日本语学校看到,这是一所位于东京郊外板桥区的全日制校,商业不普及,学生打工机会也少,客观上成就了“一心只读圣贤书”。
2、获得“职业介绍许可证”,为学生进职服务。
当然,在日本边留学、边打工是留日学生的标准形象。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以升学为目的,且部分学生家境不富裕,打工可以抵扣生活费、甚至学费。学校设有的就职推荐,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就业信息,也免去打工被骗。
以ARC语言学校和霞山会东亚学院为例,他们分别位于涩谷、霞关地区,属于东京闹市,打工机会多。学校设立就职支援类部门,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就职力,远离低层次就业,为日后就业积攒经验。除了向学生推荐就职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就职说明会”,类似于国内的校园招聘。
3、文化活动,给学生“冒尖”的平台。
个别社会资源较丰富的学校还会搭建文化平台,让学生“冒尖”。记者在访问霞山会东亚学院期间,遇上全校一年一度的演讲赛。各班“民选”代表上台做日语演讲,选手不仅最终能获得现金奖金,台下坐着的评委是瑞穗、东亚等知名日企的代表,这为学生日后就职提供机会。
留日学生:“考好学校的机会来了”
3月11日地震后,面对“是走是留”的问题,中国留学生朱同学选择了留。朱同学是早稻田大学新闻专业硕士生。她记得,地震那天,东京交通全线瘫痪,不敢回家的她,与陌生人拼计程车,赶往早稻田大学的避难所。原本30分钟的车程,她花了4小时、1万日币的计程车费。这次地震给她带来的改变是:退租了老宅子,搬进建造日期较新的小楼。“今后生活注意点,住更结实的房子就行了。”她选择做坚定的“挺日派”。震后,一批留学生和朱同学一样选择“留日”。在走访留日中国学生时,记者发现:日本动漫文化给他们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他们成为坚定的“哈日族”;此外,更多人在国内学历一般,在日本考上了大学、研究生院,回国就意味着学业中断。“没有文凭,回国也是在家里呆着、在社会上混着。
在这批学生看来,留学生减少,不失为一个考好学校的机会。事实上,东京大学今年就有人录取后放弃,一些高层次语言学校也表示,原本挑学生是“5选1”,近期可能是“3选1”。日本留学观察人士分析,如今日本名校的入学竞争的确会有所降低,但机会要不要把握,还需学生个人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