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消息说,印度青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大都市的秩序大加赞赏。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面貌焕然一新,变得越来越有秩序了。但是,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的中国人,又无不对这里的秩序津津称道。
20年前我作为记者第一次去日本时是这样,今天众多的来自中国的游客、政府官员、商务人员仍然对这里井然的秩序有着强烈的感受。
几年前,偶然读到这样一则消息: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亨利科县5500多人蜂拥抢购千台50美元二手电脑,秩序混乱,现场失控,造成踩踏事件,17人受轻伤。
如此踩踏事件发生在美国这个有着高度现代文明的社会确实不能不成为新闻。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日本却很难想象会发生。过去听老同志讲,日本人很遵纪守法,往往一根绳,一条线就能限制住。只要拦上一根绳或画上一道线,一般人很少越雷池半步,因而在日本画线的地方特别多。在中国人看来,通常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秩序的地方,日本往往是用拉绳或画线代替。排队购票也好,购买紧俏商品也好,绝对是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
记得是在我第二次在东京赴任期间,有一年,商家大打广告战,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最典型的是“一日元电脑”。用一日元买价值约十万日元的电脑,这是商家为追求最大的广告效应而向顾客“白送”。按当时我们的想法,这非挤黄了不可。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秩序相当好,排队者自动组织起来,每隔两个小时点一次名,绝对没有那种点了个卯然后回家睡大觉或半途加塞儿的现象。排队者大部分是无收入的学生,他们带着帐篷,在东京最冷的一月份,风餐露宿街头。这队一排就是三天三夜。由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看法:在日本,无论妇孺老少,只要你排队“站”在那里,你就得到一份权利,很少会有人恃强凌弱剥夺你的这种权利。
遵守与维护秩序,似乎已融入到日本人的血液中。不论高官还是百姓,人人都履行遵守和维护秩序的义务,那么这个社会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而有秩序的社会往往是与高效社会连在一起的。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媒体社庆酒会,因故晚到了些,正赶上时任首相的安倍从会场走出来。当时饭店门前迎送车辆很多,交通出现拥挤现象。安倍首相的车也是在饭店方人员的疏导下按顺序离开饭店的,这有点出乎意料。
说到底,遵守与维护秩序体现出的是日本国民的普遍平等意识,大家都是这个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平等参与者。当然,这里讲的平等并非绝对的平等,绝对的平等在现今世界上恐怕还不存在,只是相比较而言。
当然,外国人在日本也能看到“无秩序”的戏剧性场面。这当属日本朝野势力在国会审议争议颇大的法案时发生的争斗。那年6月,执政党议员和在野党议员在国会审议关乎到日本人老后生活的年金法案时甚至揪扯起来,很有点打群架的味道。之后,在野党采取“牛步战术”和“冗长演讲术”,拖延议案的审议。民主党议员森友子讲演一开口就是3个小时零1分钟,创下了纪录。该党的另一位议员大冢耕平也讲了2小时零7分钟。联想起那年日本国会审议“联合国和平维持活动合作法案”(派兵法)时在野党采取“牛步战术”拖延审议长达13个小时的情景,这种政治决策过程的“无秩序”确实让人费解:大量的国民税金难道就是这样要在争吵中、在乌烟瘴气中、在起哄声中白白地消耗掉吗?但是,在日本时间长了就不难发现,日本可称得上是一个“上”无秩序而“下”有秩序的国家,以局部的“乱”来换取全局的“治”,即使国会吵翻了天,整个社会都还是处在有序之中。公司职员第二天照样去上班,家庭主妇料理完家务后照样又去逛街购物,涉谷的时尚年轻人们照样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歌厅、舞厅、咖啡厅,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可是,当国会消停了,法案变成法律确定下来,不管你曾是反对也好,赞成也好,大家都不折不扣地遵守、履行。最典型的就是消费税法了。当时执政党和在野党在国会争斗的激烈程度自不用说,就是在国会外抗议示威的市民每天都是成群结队。可是,消费税法通过后,没有谁购物不交消费税。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始终在低谷徘徊,政局动荡不稳,10年左右的时间,换了9位首相,但社会相对稳定,没有出什么乱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成熟的社会,其方方面面都是有序可循的。秩序得以维护,靠的是法律以及国民长此以往形成的法制观念。